教途漫漫,研思致远
——记2021年秋季语文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新的学期,从心出发。为进一步加强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打造优质课堂,增强教师合作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2021年8月31日上午,怀铁一中语文组在务远楼三楼会议室召开本学期第一次教研会议。本次会议由教研组长李慧老师主持,语文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教研。
原高三备课组长匡红霞老师就高三复习经验进行了分享,拉开了会议的序幕。匡老师以研究纲本、把握真题、高考反思为主线,综合比较近两年新高考试卷结构,梳理八省联考在选材等的新变化,紧跟高考新趋势。并详细介绍了一轮、二轮、三轮复习安排,强调一轮复习要全面铺开、夯实基础;二轮复习要查漏补缺、突破重难。而谈到如何有效提高语文分数时,匡老师认为应重点抓好备课、课堂、自习、周测、卷面。最后,匡老师提出了三点反思和五点建议,为接下来的新高三备考明确了方向。
接着,现高二备课组长刘静萍老师从自身教学体会出发,着重谈论了新教材的特点以及教学中的问题。刘老师指出,要注意新旧教材之间的“同文异样”,调整教学策略;关注新教材文本内容的变化——反映革命传统、社会主义建设两类文本的增多,古诗文篇目的增多等;落实《乡土中国》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做好长期的阅读学习计划,从而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同时也应在新高考背景下,积极开展单元任务中的写作训练。
“善思者名,善思者智。”现高三备课组长糜炉坤老师将目前老师们复习时的困惑进行汇总,针对如何保证选择题稳定性、提高主观题答题能力、强化文言文翻译、有效提升作文水平四个问题,大家集思广益,积极建言献策,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精益求精,全力以赴。周立婷老师和彭新柳老师分别于今年5月和7月,参加了优质课展示活动和市级教学比赛,两位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参赛心得。周老师谈到了选择《与妻书》作为上课篇目的契机,备课磨课过程中前辈们的点拨,年级组所有语文老师的帮助,而自己也会带着这种严谨教学的态度、从容自信的状态勇往直前。彭老师通过此次比赛则对诗歌教学有了更为系统性的把握,在团队力量的鼓舞下化压力为动力,反复打磨,超越自我。同时,她也表示,将继续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更好地将教育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全方面发展,提升专业素养。
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们在专业成长上有收获,也有困惑。尽管有时会陷入迷茫与焦虑之中,但铁一语文组团结向上的氛围,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倾心指导,都是青年教师成长之路上宝贵的财富。
最后,李慧老师进行会议总结: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要充分发挥教研组会、备课组会的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也希望今后的每一次研讨都能听到每一位老师的声音,努力在教学与教学成绩上都有所突破,一起携手并进。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相信通过本次研讨与交流,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新闻稿:兰茂香
摄影:何慧兰
附:
展示课心得体会
周立婷
5月21日下午,我参加了由怀化市教科院主办的“怀化市城区八校高一(语文)优质课展示活动”,为期半个月的备课活动终于落下了帷幕,此中收获颇多,我将就以下几点简单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情之所动,心之以往
5月7号,李老师把课程任务安排给我时,问我是否继续上那节《谏逐客书》,我说有点枯燥无味;翻开目录,一眼就看到了《与妻书》,我说就这个吧。一则自己非常喜欢这篇文章,每次读情丝都会被它牵动,二来也一直想跟同学们讲讲家国情怀。课文敲定后我便开始着手查阅资料了,这时候的自己感觉很充实,仿佛海绵不断汲取水分一样接收着那些新信息,备课于我而言很快乐。一直觉得语文应该是一门有温度有情怀的学科,当老师对课文感到发自内心的触动,并能以一种动情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在兼顾应试知识的灌输下讲出它本有的语文味,那么学生估计也能在美的熏陶下否定语文玄乎而无用的想法。
二、开拓思维,尝试创新
因为是新教材,网上可借鉴的资料并不是很多,对于平常用惯了网上课件的我而言,头突然就大了,果不其然教案设计初稿平平无奇毫无亮点。给其他老师看了之后大家提了一些意见,我在并未深入理解的情况下就闷头改了一通,就进行了第一次磨课,效果当然是不尽人意的。后来李老师跟我说要不试一下就两种选择做一个辩论。我觉得这个点子确实很新奇,既让同学们提高了发言积极性,也让他们真正走进了林觉民与陈意映的心灵世界。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觉得自己少了一份开拓创新精神,备课途径狭窄,上课形式单一,因此贴合学情的创新非常有必要。
三、集体备课、精琢细磨
最后展示课得以圆满收官,背后是每一位高一老师及李组长的辛苦付出。备课时老师们对我教案提出的意见,磨课时对我课堂呈现提出的改进方案,甚至最后的板书设计与形态提点,都让我深受启发与感动。让我觉得备课组里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与集体紧密相连的,我已不单单是我,而是铁一语文组的一份子。这种归属感、集体荣誉感、精益求精态度,在背后鞭策着我不断前进。
四、摆正心态、从容自信
相较正式上课之前的那节磨课而言,由于时间把控不到位,结尾过于仓促,使得课堂效果大打折扣。事后师傅跟我说其实没关系的,从容上完,超了一点时间又如何。这给我的经验就是以后上课需要准备一个“备选环节”,时间允许就上,时间到了就舍弃,这样就会更从容。再就是对于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不够灵活,课前对学生的回答预设不够全面。落到平时的课堂,就是要特别注意课后反思。
一节公开课,背后承载的是无数次对课文的构建、推翻、重塑、呈现。公开课虽不常有,但这种对待教学的严谨思考却是可以且很有必要落实到平常的每一节课的。
以上便是我的一些感触分享,欢迎老师们指正!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怀化市直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参赛心得
彭新柳
带着一份期待,怀着一种追求,7月5日,我参加了怀化市直第二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比赛要求从高二教材中自行准备5个教学设计,对其中一个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展示,教学展示包括课堂教学和教学阐释两个环节,全方面对教师素质进行考核。第一届比赛我们几个老师一路见证了慧姐从怀化市直、怀化县市的比赛到最后长沙的准备过程和比赛现场,这对我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心里的那份压力是很大的。但是回顾从准备到比赛的过程,自己历练了,成长了,收获也是很大的。
5个教学内容都是来自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作品,分别是《书愤》《杂诗十二首》(其二)《梦游天姥吟留别》《旅夜书怀》《国殇》。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需要完成的目标有以下两个方面:培养鉴赏古代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阅读古代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次比赛围绕以上两个目标,让我对诗歌的系统教学有了更深入的把握,这是最大的实践收获,同时我也总结了“三个一”作为我审视自己的三个方面:
这个基本功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理论,一方面是教学技能。这次比赛的第一关是准备5个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相应的教学阐释,在我看来,这简直比登天还难,它极其考验参赛选手的各种素质。那段时间白天监考,晚上就研读教材,查找资料,思考教学设计,经常对着电脑脑袋放空。写教学设计时很渴望迸发灵感,独辟蹊径,但脑袋里空空如也,没有高屋建瓴的理论作指导,我觉得自己是只井底之蛙。因此,我对理论知识开始重视起来,在这个暑假,我找了一些教育理论的书籍,疯狂充电。
其实在我任教之前,教学实践是相对缺乏的,我的粉笔字书写、课堂的驾驭能力、教学内容的理解、课堂的临场发挥能力、语言的顿挫感都需要提高。因此在平常的教学和听课学习中我都比较留心这些。这次比赛我收获了从容的笑容、对话式的交流、自信的话语,收获满满。
无论是教育理论的积累,还是教学技能的培养,都绝非一朝一夕的功夫所能铸就的,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地积累,感悟和实践。
以前我一直认为只要上好每一节课,教育好每一名学生就可以了,但通过这一个多星期的磨课,我才真正认识到,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教好每一节课,我们更要全方面的发展自己,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这次的磨课一开始就暴露了我一个很大的问题,诗歌的学习离不开读,我的声音很薄,朗读缺乏厚度与充沛的情感情感,读舒缓悲凄的诗歌还听得过去,但是很难读出李白诗歌飘逸恣肆的感觉,还缺乏顿挫感,教师泛读在别人那里是加分项,到我这里却成了减分项。看到有的老师上课时或纵情高歌,或书画展示,真让人佩服不已,而我唱歌跑调,画画手残,这让我自觉惭愧,总还是要培养一点拿得出手的才艺吧。我深刻的感受到:一个老师不容易做,一个语文老师很不容易做,一个优秀的高中语文老师更不容易做!
这次比赛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亲友团的巨大能量,这是我们青年教师前进的动力。老师们的锦囊妙计,倾情助力,加油打气,都不断推着我往前跑,同时也是我最大的一颗定心丸。从一开始的胆怯、害怕出错、畏首畏尾到正式比赛时的有条不紊、从容展示,我有了很大的成长。虽然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我收获到了最宝贵的财富。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正如许多老师所说:“参与一次比赛,就是一次煎熬。”但也正是这种煎熬让我们成长。迷茫中寻找方向,纠结中明辨思路,痛苦中体验快乐,紧张中感悟愉悦。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