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日喻说》中曾讲过这样的故事:很多南方人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水游泳,十五岁就能潜入水里。但他们并非随随便便就能如此,一定是领悟到了其中的规律。而每天住在水边,经常探索尝试,慢慢地就能掌握它的规律。有些北方的勇士,向南方潜水的人询问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去水中试验,没有不淹死的。
这个故事对你的学习或者生活有何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干事创业的基本态度。但是调查过程亦不能机械照搬,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作文题由生活中的例子生发,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材料解读:
①南方人能畅游水中的原因:第一层是领悟到规律的结果,第二层是经常探索尝试,慢慢掌握,强调领悟规律的过程。
②北方人按照南方人的技术去做,结果失败。
③为什么都掌握了规律,一个成一个败呢?这就是对规律的再认识问题,即规律不能照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借鉴南方人的做法:经常探索尝试,不断掌握)再进行创造性的实践……
因此,材料的着重点在于:在实践中,要重视规律的探索,既要脚踏实地地守正(探索、实践、尝试),又要与时俱进的创新(具体问题具体应对)。类比学习或生活,社会和国家发展亦是如此,必须自己深入其中,积极尝试,反复练习,才能领悟规律,学有所得,功有所成。
参考立意:
①技进于道,方得学习之本;
②探索尝试,求取规律,而后有得;
③深入其中,方能学有所得;
④结合自身实际,不能一味效仿;
⑤循序渐进,方可登堂入室;
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而时习,循序渐进
苏轼讲过一个故事:南方有很多人会潜水,他们天天同水相处,七岁时就能瞠水,十岁就能游水,十五岁就会潜水了。而北方勇敢的人,向会潜水的人求教,问他潜水的方法,按他的话到河里去试,却没有不淹死的。
为什么“南方人"潜水的成功经验却让“北方人”淹死了?原因有二。
其一,南方人懂水性乃是学而时“习”之的结果,北方人是学而未“习”。
难道那些会潜水的人是随随便便就学会的吗?这必定要有对水性的了解。每天跟水相处,那么十五岁就可以精通水性了。“北方人”向会潜水的人求教,方法自然是不错的,二者不同的是,“南方人”天天同水相处,可谓学而熟悉之,学而时“习”之;“北方人”生来不了解水性,即使长到壮年看到船也是害怕的,仅仅有理论上蜻蜓点水式的“学”,而无天天同水相处的“习”,更无不间断地“学而时习”,不要说潜水,就是游水,甚至瞠水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潜水如此,骑马、驾车莫不如此,从没骑过马的人,向会骑马的人请教一下就去骑马,自然会摔得很惨;从来没摸过车的人,向会开车的人请教一下,就去开车,其结果必然是开到沟里。《庖丁解牛》里的庖丁十九年间日日同牛相处,所解数千牛矣,方习得解牛绝技。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学而时“习”乃学习之大道,任何技能的学习概莫能外。
其二,“南方人”会潜水乃是循序渐进的结果,“北方人”则是无序冒进。
“南方人”虽然天天同水相处,精通水性,但还是老老实实地从瞠水、游水、潜水一步步学起,循序渐进,从七岁会瞠水,到十岁能游水,再到十五岁会潜水,历练时间长达八年,哪里是随随便便就学会的?倘或他们像那个勇敢的“北方人”那样,不从蹬水、游泳学起,直接请教一下潜水的方法就去潜水,也是会淹死的。因为不能循序渐进,一下子就死掉了,也没有办法再学而时“习”之,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之类的说法也就失去了意义。
《庖丁解牛》里的庖丁介绍解牛经验: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不是神话,他也是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境界。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这是苏轼讲完这个故事后所做的一个总结,意思是,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最高境界的,都是像北方学潜水一类的人。所以学习之人,不但要刻苦地“学”,还要努力地“习”,更应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方可悟得学习之“大道”。
名人警句
1.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高永祚
2.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胡居仁
3.抓住自己最有兴趣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华罗庚
4.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华罗庚
5.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华罗庚
6.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7.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学记》
8.首先是循序渐进。每当我想起这一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最重要条件的时候,我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循序渐进。从你的工作之始就要在知识积累方面养成严格的循序渐进的习惯。——巴甫洛夫
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10.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学记》
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