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团队 > 语文组 > 教学资源

高考|文言文18个虚词解析及速记(7—12)


时间:2022-05-18    作者:    阅读:


7.若ruò

(1)代词

①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你们的”。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②表近指。这,这样,如此。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孟子·梁惠王上》)

 

(2)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3)形容词词尾,同“然”,相当于“……的样子”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氓》)

 

(4)复音虚词

若夫:用在一段或一层意思开头,表示转换话题,可译为“再说”“至于”。

A.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B.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8.所suǒ

(1)助词

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事物、地方、情况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2)固定结构

“为”和“所”呼应,构成“为……所……”“为所”的格式,表被动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与“以”构成复音虚词“所以”

①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人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②表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9.为wéi/wèi

用作助词、动词及表示被动的介词时读wéi,其余均读wèi。

(1)介词

①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向,对。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给,替。

A.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B.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当,在,等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为了,因为。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

⑤表被动,读wéi,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的格式,译为“被”。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2)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或反诘,可译为“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10.焉yān

(1)代词,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相当于“之”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助词

①用在句末,根据不同的语境可分别译为“啊”“呢”“了”等,有时也可不译。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②作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可不译。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③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3)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是”“于此”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11.也yě

(1)助词

①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用在句末,表陈述或解释。

A.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③用在句末,表肯定、感叹。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用在句末,表疑问或反诘。

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赤壁赋》)

B.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寡人之于国也》)

⑤用在句末,表祈使。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⑥用在句中,表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2)复音虚词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12.以yǐ

(1)介词

①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方式、方法。可译为“用”“拿”“凭借”。

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B.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②表示动作处置的对象,可译为“把”。

A.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③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相当于“因为”。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处所,相当于“在”“从”。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苏武传》)

 

(2)连词

①表并列或递进。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②表承接。可译为“而”或不译。

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③表因果。因为。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刺秦王》)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

C.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④表目的。以便,来,用来。

A.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荆轲刺秦王》)

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⑤表修饰,可译为“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3)助词

与“来、往、前、后、左、右”等词组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A.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B.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副词,通“已”,已经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苏武传》)

 

(5)复音虚词

①以是、是以、以故:表原因,相当于“因此”。

A.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B.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荆轲刺秦王》)

②以为:认为,把……当作。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B.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③有以、无以:“有用来……的(办法、话语、理由等)”“没有用来……的(办法、话语、理由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版权属于:怀铁一中  设计维护:怀铁一中信息中心
学校联系电话:0745-2788218
湘ICP备05012886号   湘教QS7-201306-001563

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