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团队 > 语文组 > 教学资源

晨读材料(十)


时间:2021-05-31    作者:    阅读:


一、名句名篇背诵
1.《赤壁赋》中描写客人箫声的句子是: “             ,             ,             ,             _,             。” 赞美箫声极大的感染力的句子是:“             ,             。”       
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             ”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3.《赤壁赋》中慨叹自身渺小是:“             ,              感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无穷的语句是: “             ,             ”                                        
4.《赤壁赋》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的诗句是:“             ,           。”                                                                         
5.《赤壁赋》中苏轼以“            ,             ”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曹操率领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能文能武、志得意满的一代英雄形象。                                             
6.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                                                        
7.《侍坐》中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他说:“              ,             。”                                                       
8.《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             。”                                                         
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              。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 “             ,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二、【识记文言实词】小试牛刀,请选出对应的词义的序号)
1.素sù
名词:①白色的生绢 ②白色的衣服,丧服 形容词:③白色的④朴素的,不加修饰
副词:⑤表情态,空,白白地  ⑥表时间,从来、一向、平素、素来
推导提示:“素”的本义是“没有染色的丝娟”。“没有染色”说明是平时就是这样不加修饰的,故引申出“朴素”“素来,一向”等义。“真情”当然是“朴素,朴实”的,不需修饰的,所以说:信言不美。 
成语助记:素昧平生 我行我素 素餐尸位 安之若素 训练有素 鱼传尺素  
(1)春冬之时,则素(  )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2)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孔雀东南飞》)
(3)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  )为美。(《训俭示康》)
(4)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唐雎不辱使命》)    
(5)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孔雀东南飞》)
(6)彼君子兮,不素(  )餐兮。(《伐檀》)
(7)且相如素( )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2.
读音一:tāng
名词:①热水②食物加水煮后的液体 ③汤药  ④殷商的建立者
读音二:tàng同“烫”,用热水焐;
读音三:shāng汤汤:水大流急的样子
推导提示:“汤”的本义是“开水、热水”。后特指“沐浴时的热水”“中药加水煎制而成的汤剂”(两者都需热水或开水)。开水当然“烫”,故又有“烫”义(后写作“烫”)。  
成语助记:固若金汤 金城汤池 汤池铁城 赴汤蹈火 扬汤止沸 斧钺汤镬换汤不换药       (1)臣侍汤( )药,未曾废离。(《陈情表》)
(2)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岳阳楼记》)
(4)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    )武征伐。(《五蠹》)
(5)烫媵人持汤(  )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6)病在腠里,汤(   )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3.涕,tì
名词:①眼泪
动词:②流眼泪,哭泣    
推导提示:“涕”的本义是“眼泪”,流眼泪时会鼻子发酸而流出鼻涕(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故后又引申出“鼻涕”之义。
成语助记:涕泗滂沱 感激涕零 破涕为笑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 )曰。(《捕蛇者说》)
(2)儿涕(  )而去。(《促织》)
 
4.徒,tú
名词:①指服劳役的犯人  ②一类人  ③门徒,弟子 形容词:④空,光
副词:⑤表情态,徒然,白白地 ⑥表范围,只是,仅仅
推导提示:“徒”的本义是“步行”。“步兵”就是步行的。步行没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故有“空”义,进一步引申出“徒然,没有效果”;步行还有“只”用脚走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只、但、仅仅”等义。
成语助记:徒劳无功 徒有其表 家徒四壁 前徒倒戈 马齿徒长 好色之徒饕餮之徒  (陈胜)(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 )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2)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  )也。(《过秦论》)
(3)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4)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 )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5)仲尼之徒(  )无道桓文之事者。(《齐桓晋文之事》)
(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  )跣xiǎn,以头抢地尔。(《唐雎不辱使命》)
 
5.亡
读音一:wáng
动词:①逃亡,逃跑②失去,丢失③灭亡  ④死亡
读音二:wú动词:⑤通“无”,没有
推导提示:“亡”的本义是“逃跑”。作名词则为“逃亡的人”;逃跑即人“失掉”,国家“失掉”即“灭亡”;生命“失掉”即“死亡”;东西失掉当然就“没有”了。
成语助记:亡羊补牢 亡国之音 亡不旋踵 亡命之徒 唇亡齿寒 追亡逐北歧路亡羊 有名亡实 家破人亡 名存实亡  
(1)今刘表新亡(  ),二子不协。(《赤壁之战》)
(2)亡(  )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3)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斯用兵之效也。(《六国论》)
(4)秦无亡(  )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  )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
 
 三、【成语积累】
1.望其项背: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不能误解为:比不上,差得远。
2.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不能误解为:望着大海发出感叹。
3.文不加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整体意思是指写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往往将其误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
4.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风调雨顺。往往将其误解为:又刮风又下雨,风雨交加。
5.无所不至:没有什么不去做。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它是个贬义词。
6.无所不为:它是一个贬义词,指没有不干的事情,什么坏事都干。可该词常被人误解为褒义词“什么都敢做”的意思。
7.无出其右:指在某方面居领先地位,没有能超过他的(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往往将其误解为“没有比他更坏的”,这种误解主要是因为有人把“右”与“右倾”划等号,认为“右”就是不好。
8.细大不捐:指兼收并蓄,小的大的都不舍弃(细:小;捐:舍弃)。不能误解为:什么都不捐献。
9.下车伊始:旧指新官刚到任(下车:指新官到任;伊始:开始)。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10.下里巴人:“下里巴人”原本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民间流行的歌曲,后来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在这里想当然的把它误解成了“平民百姓”或“下等人”。

、【文化常识】——称谓【谦称、敬称】
【谦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五、【素材积累】——英雄精神
【解读】英雄者,乃胆识过人、聪明智慧、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汉代文学家刘劭云:“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英雄者,拥有载视一切之能力,傲视群雄之气势,世人对其无不敬畏;英雄者,深明大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但是,无论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其本旨都离不开“国“民”两字,头顶正义、肩扛民族、手托国家是英雄永恒的担当。英雄是时代的辉煌、历史的记忆,英雄是国家荣耀、民族的偶像。
【典型事例】                                                                      
(1)戍边牺牲战士:陈祥榕                                                                   
00后戍边战士陈祥榕从小就很独立。身为弟弟的他像哥哥般照顾着一家老小。尤其父亲罹患癌症后,十三四岁的他变得比同龄人更懂事。母亲在外照顾果园换取父亲的救治金,他就和姐姐一起挑起照顾父亲的重担。一直梦想去军营的他高中毕业后报名参军。他在集训中奋力表现,终于脱颖而出,如愿奔赴最艰苦的前线。他跟家里人说自己不怕苦:“去部队不吃苦还要享福?”家里人都理解他、支持他,为他的决定感到骄傲。                                                                                   
在去年6月的中印加勒万河谷边境冲突中,陈祥榕在营长陈红军带领下突入重围营救团长而光荣牺牲。战斗结束清理战场时,战友们发现他紧紧趴在营长身上,保持着护住营长的姿势。

(2)陈天华遥寄血书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3)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版权属于:怀铁一中  设计维护:怀铁一中信息中心
学校联系电话:0745-2788218
湘ICP备05012886号   湘教QS7-201306-001563

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