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专练五 扣准语境,落实“分点”,精准翻译句子
1.下面的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对画线句子的句式特征作判断,并指出其语言标志词。
岳飞诉冤
①
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②
为奸人秦桧所杀,③
魂赴天庭,④
诉冤于灵霄殿。飞曰:“⑤
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⑥
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⑦
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⑧
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⑨
士民之有识者,云集麾下。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诚,人神共鉴。⑩
孰料忠而被谤,信而见疑,⑪
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⑫
则良善何恃?”
帝命拘桧,庭杖而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判断句,者……也 ②被动句,为……所 ③省略句,省略“于” ④状语后置句(也称介宾短语后置句),于 ⑤状语后置句,以 ⑥状语后置句,于 ⑦宾语前置句,唯……是 ⑧状语后置句,于 ⑨定语后置句,之……者 ⑩被动句,被、见 ⑪被动句,为 ⑫宾语前置句,何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耿裕,字好问。景泰五年进士。大学士万安与裕不协,而李孜省私其同乡李裕,欲使代裕,
相与谋中之。坐以事,夺裕俸。言官复交劾,宥之。初,撒马儿罕及土鲁番皆贡狮子,甘肃镇守太监傅德先图形以进,巡按御史陈瑶请却之。裕等乞从瑶请,而治德违诏罪,帝不从。后番使再至,留京师,频有宣召。裕等言:“番人不道,因朝贡许其自新。
陛下优假其使,适遇倔强之时,彼将谓天朝畏之,益长桀骜。”帝即遣其使还。(节选自《明史·耿裕传》,有删改)
(1)相与谋中之。坐以事,夺裕俸。言官复交劾,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优假其使,适遇倔强之时,彼将谓天朝畏之,益长桀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们)一起谋划中伤耿裕。因为(凭借)一些事让耿裕获罪,夺去耿裕的俸禄。谏官又纷纷弹劾,(皇帝)宽赦了耿裕。(得分点:“中”“坐”“宥”,大意对)
(2)陛下优待番国使者,正好遇到他们强硬的时候,他们会认为我朝畏惧他们,更加助长他们傲慢倔强的气焰。(得分点:“优假”“适”“倔强”;“桀骜”,用作名词;大意对)
参考译文
耿裕,字好问。景泰五年考中进士。大学士万安与耿裕不和,而李孜省偏袒他的同乡李裕,想要让李裕代替耿裕,(他们)一起谋划中伤耿裕。因为(凭借)一些事让耿裕获罪,夺去耿裕的俸禄。谏官又纷纷弹劾,(皇帝)宽赦了耿裕。
当初,撒马儿罕和吐鲁番都进贡狮子,甘肃镇守太监傅德先画了狮子的图像进献,巡按御史陈瑶请求拒绝。耿裕等请求依从陈瑶的请求,而治傅德违背诏令的罪,皇帝没有听从。后来番使第二次到达,留在京城,皇帝频频召见。耿裕等人说:“番人不行正道,因为朝贡允许他们自新。陛下优待番国使者,正好遇到他们强硬的时候,他们会认为我朝畏惧他们,更加助长他们傲慢倔强的气焰。”皇帝立即遣送使者回去。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王即尊位,是为明帝。以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
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以为不宜为会,帝敬纳之。……隆疾笃,口占上疏曰:“天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臣百疾所钟,气力稍微,辄自舆出,归还里舍,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诏曰:“
生廉侔伯夷,直过史鱼,执心坚白,謇謇匪躬,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隆卒,遗令薄葬,殓以时服。(节选自《魏史·高堂隆传》,有删改)
(1)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以为不宜为会,帝敬纳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廉侔伯夷,直过史鱼,执心坚白,謇謇匪躬,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明帝刚刚即位,众大臣中有人认为应该举行盛大宴会,高堂隆认为不应该举行盛大宴会,明帝恭敬地采纳了他的意见。(得分点:“践阼”“飨”“纳”,大意对)
(2)先生的清廉赶上了伯夷,正直超过了史鱼,内心坚贞,忠心耿耿不顾自身,怎能小病未愈就归回故里呢? (得分点:“謇謇”“里舍”“如何……?”大意对)
参考译文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曹睿即位,即魏明帝。明帝任命高堂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明帝刚刚即位,众大臣中有人认为应该举行盛大宴会,高堂隆认为不应该举行盛大宴会,明帝恭敬地采纳了他的意见。……高堂隆病得很重,口述奏书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天下。臣百病缠身,稍微有点气力,就自己乘车出发,返回故里,如果死去后,魂灵有知,一定报效陛下的知遇之恩。”明帝下诏说:“先生的清廉赶上了伯夷,正直超过了史鱼,内心坚贞,忠心耿耿不顾自身,怎能小病未愈就归回故里呢?”高堂隆去世后,留下遗嘱要节俭办理丧事,用平时普通的服装入殓。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李文祥,字天瑞,麻城人。孝宗嗣位,即上封事
[注],略曰:祖宗设内阁、六部,赞万几,理庶务,职至重也。顷者,在位多匪人,权移内侍。赏罚任其喜怒,祸福听其转移。仇视言官,公行贿赂。
阿之则交引骤迁,忤之则巧谗远窜。朝野寒心。望陛下密察渠魁,明彰国宪,择谨厚者供使令。臣见登极诏书,不许风闻言事。古圣王悬鼓设木,自求诽谤。
言之纵非其情,听者亦足为戒,何害于国,遽欲罪之?(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七》,有删改)
注
古代臣下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漏,谓之“上封事”。
(1)阿之则交引骤迁,忤之则巧谗远窜。朝野寒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言之纵非其情,听者亦足为戒,何害于国,遽欲罪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阿谀逢迎便交相引荐突然升迁,违背不从就巧言诋毁被流放远方。朝廷内外无不心惊胆战。(得分点:“阿”“骤迁”“忤”“窜”“寒心”)
(2)言论即使不合情理,听的人也足够作为警戒,这对于国家有什么害处,却要马上加罪呢?(得分点:“纵”“戒”“罪”;“何害于国”,倒装句)
参考译文
李文祥,字天瑞,麻城人。孝宗即位,李文祥马上密奏皇上,大致内容是:祖宗设置内阁、六部,辅佐国家大事,处理各种政务,职位至关重要。近来执政者多非其人,权力转移到内侍手中。赏罚随其喜怒确定,祸福听凭其意志转移。敌视谏官,公然施行贿赂。阿谀逢迎便交相引荐突然升迁,违背不从就巧言诋毁被流放远方。朝廷内外无不心惊胆战。万望陛下暗暗地调查首恶,使国家大法显明昭彰,选择谦虚忠厚的人以供使唤。臣见陛下即位时所颁布的诏书,不允许以传闻议论时事。但古代圣明的帝王曾悬鼓设木,自己广泛征求不同意见。言论即使不合情理,听的人也足够作为警戒,这对于国家有什么害处,却要马上加罪呢?
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王)益柔字胜之。为人伉直尚气,喜论天下事。上言:“夫小政小善,积而不已,然后能成其大。
取其大而遗其细,将竞利图功,恐虚名无实之风日起。愿参以唐四善,兼取行实,列为三等。”不行。熙宁元年,入判度支审院。诏百官转对,益柔言:“若唐高宗之李义甫,明皇之李林甫,德宗之卢杞,宪宗之皇甫镈,帝王之鉴也。高宗、德宗之昏蒙,固无足论;明皇、宪宗之聪明,乃蔽于二人如此。以二人之庸,犹足以致祸,况以文致其奸说者哉!”意盖指王安石也。(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有删改)
(1)取其大而遗其细,将竞利图功,恐虚名无实之风日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二人之庸,犹足以致祸,况以文致其奸说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如果只取其大的政绩而忽略小的政绩,将(导致人们)竞逐名利贪图功劳,恐怕虚名无实的风气会一天天兴起。(得分点:“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的政绩;“细”,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政绩;“图”,贪图、谋取;“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将竞利图功”省略句,将使人竞利图功)
(2)以李林甫、皇甫镈二人的平庸,尚且足以招致祸患,更何况是那些用文章表达(宣扬)其奸恶学说的人呢!(得分点:“庸”,平庸;“犹”,尚且;“致”,招致;“况”,何况;“奸说”,不合礼仪的言论,奸恶学说)
参考译文
王益柔字胜之。为人刚直崇尚气节,喜好谈论天下大事。上书说:“今小政小善,积累不停,然后才能成其为大善。如果只取其大的政绩而忽略小的政绩,将(导致人们)竞逐名利贪图功劳,恐怕虚名无实的风气会一天天兴起。希望参照唐时的四善制,并依据官吏的实际事迹,列为三个等级。”此建议没有实行。熙宁元年,入京任判度支审院。皇上下诏百官上书言事,王益柔说:“如唐高宗的宰相李义甫、唐明皇的李林甫、唐德宗的卢杞、唐宪宗的皇甫镈,便是帝王的明鉴。唐高宗、德宗昏庸蒙昧,固然不足谈论;唐明皇、宪宗聪明睿智,却仍然受二人蒙蔽如此。以李林甫、皇甫镈二人的平庸,尚且足以招致祸患,更何况是那些用文章表达(宣扬)其奸恶学说的人呢!”此意大概是指王安石。
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
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节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护并培养天子到今天这地步,你认为怎么样?”(得分点:“语”“欲”“殆”“以为”,省略句)
(2)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关将领中有人借用其他名义来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戍守边疆,虽然皇帝下诏不批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得分点:“或”“然”“壮”,省略句)
参考译文
宋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与之结党附会,被贬到衡州。丁谓派人迫害他,没有成功,李迪任河南府知府。李迪进京朝见皇上,当时章献太后垂帘摄政,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护并培养天子到今天这地步,你认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美好的德行,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太后也高兴。
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要巡视境内各地,通过祭祀名山为皇上祈福,宋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还是不要让他前往。”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关将领中有人借用其他名义来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戍守边疆,虽然皇帝下诏不批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7.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袁淑,陈郡阳夏人,丹阳尹豹少子也。少有风气,伯父湛谓家人曰:“此非凡儿。”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
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元嘉二十六年,其秋,大举北伐,淑侍坐从容曰:“今当鸣銮中岳,席卷赵、魏,检王岱宗,今其时也。臣逢千载之会,愿上《封禅书》一篇。”
太祖笑曰:“盛德之事,我何足以当之。”淑憙为夸诞,每为时人所嘲。始兴王濬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淑与濬书曰:“闻之前志曰,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义士犹或非之。”
(节选自《宋书·袁淑传》,有删改)
(1)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祖笑曰:“盛德之事,我何足以当之。”淑憙为夸诞,每为时人所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不做分析文字的章节与句读的学问,而是广泛地涉猎,通晓多种知识,喜欢写文章,辞章文采刚健华美,纵横奔放,雄辩有力。(得分点:“章句”“属文”“遒”)
(2)太祖笑着说:“这是盛德之事,我哪里可以担当。”袁淑喜欢说夸大虚妄、不合实际的话,常常被当时的人嘲笑。(得分点:“当”“熹”“夸诞”,被动句)
参考译文
袁淑,陈郡阳夏人,是丹阳尹袁豹的小儿子。少年时期就很有风度气概,他的伯父袁湛对家里人说:“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到了十几岁,得到姑父王弘的赏识。他不做分析文字的章节与句读的学问,而是广泛地涉猎,通晓多种知识,喜欢写文章,辞章文采刚健华美,纵横奔放,雄辩有力。元嘉二十六年,这年秋季,朝廷大举北伐,袁淑陪伴侍奉皇帝时不慌不忙地说:“(您)现今应当临视中岳,攻打赵、魏,到泰山封禅,现在正当时。我遇上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愿意献上《封禅书》一篇。”太祖笑着说:“这是盛德之事,我哪里可以担当。”袁淑喜欢说夸大虚妄、不合实际的话,常常被当时的人嘲笑。始兴王刘濬曾经将三万钱赠给袁淑,过了一夜又派人追回,说是送钱的人弄错了,想用这种方法戏弄袁淑。袁淑给刘濬写信说:“我从以前的文字记载中听说,七年当中,一次送给,一次又把它夺回去,即便是义士,也会遭受非议。”
8.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
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
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节选自《明史·儒林外传》,有删改)
(1)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邵宝说:“费用多收获少,既使人民劳苦,又浪费钱财,恐怕会产生变故。”终于上奏章停止了这件事。(得分点:“劳”“虑”“他变”“寝”,大意对)
(2)邵宝说:“平江伯是功臣的后人,管理水运不久,没有大的过错,我不知道弹劾什么。”张、曹两人无话可说,走了。(得分点:“督”“所劾”“默然”“出”,“平江功臣后”句式)
参考译文
邵宝,字国贤,是无锡人。明孝宗弘治七年,邵宝进朝廷担任户部员外郎,历任郎中,升任江西提学副使。宁王朱宸濠向邵宝索取诗文,邵宝严正拒绝了。后来朱宸濠反叛兵败被诛,有关官员经过调查,唯独没有邵宝送给朱宸濠的手迹。邵宝升任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察看处州的银矿,邵宝说:“费用多收获少,既使人民劳苦,又浪费钱财,恐怕会产生变故。”终于上奏章停止了这件事。晋升湖广布政使。
明武宗正德四年,邵宝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总管监督水路运输。太监刘瑾独揽朝政,邵宝到了京城,完全不跟刘瑾来往。刘瑾不满原水运长官平江伯陈熊,想要让邵宝弹劾他,于是派遣几名校尉在左顺门拦住邵宝,用吓人的话威胁邵宝说:“将要逮捕你。”张彩、曹元从皇宫出来,告诉邵宝说:“你只管弹劾平江伯,以后就没有祸患了。”邵宝说:“平江伯是功臣的后人,管理水运不久,没有大的过错,我不知道弹劾什么。”张、曹两人无话可说,走了。过了三天,给事中弹劾陈熊以及邵宝,强制他们辞官离开。
9.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万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
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七年,
震谢病丐祠[注],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九十四》,有删改)
注
祠:祠禄官或主管祭祀的官。
(1)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时郭千里被授职将要担任监丞,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强夺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希望(皇上)停止(对他的)新的任命。”(得分点:“侵夺”“按”“寝”“新”,大意对)
(2)朱震因病辞去职务而请求担任祠禄官,不久任礼部贡举,之后生病去世。(得分点:“谢”“丐”“知”“会”,大意对)
参考译文
朱震,字子发,是荆门军人。朱震政和年间应试考中进士,在州县任职时以廉洁著称。被提拔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朱震于是上书说:“荆、襄一带,沿着汉江上下,肥沃的田地绵延七百余里,如果挑选优秀将帅率领军队镇守这里,召集流落逃亡的百姓,发展农业生产,种植粮食,贼寇来了就抵御,贼寇逃走了就耕作,不超过三年,军粮就能自足自给。(然后)选择有利的时机出兵,像席子一样包卷黄河以南,这是以逸待劳,是万无一失的计策。”(不久)朱震升任秘书少监兼御前侍讲。这时郭千里被授职将要担任监丞,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强夺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希望(皇上)停止(对他的)新的任命。”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景德七年,朱震因病辞去职务而请求担任祠禄官,不久任礼部贡举,之后生病去世。
10.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高汉筠,字时英,齐州历山人也。曾祖诣,尝为是邑令,故家焉。汉筠少好书传,尝诣长白山讲肄,
会唐末齐、鲁交兵,梁氏方霸,乃掷笔谒焉,寻纳于军门。未几,出为卫州牙校。清泰末,高祖建义于河东,唐末帝遣晋昌节度使张敬达率师围太原,委汉筠巡抚其郡。及敬达遇害,节度副使田承肇率部兵攻汉筠于府署,
汉筠乃启关延承肇,谓曰:“仆与子俱承朝寄,而相迫何甚?”承肇曰:“我欲扶公为节度使。”汉筠曰:“老夫耄矣,不敢首为乱阶,死生系子筹之。”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节选自《旧五代史·高汉筠传》,有删改)
(1)会唐末齐、鲁交兵,梁氏方霸,乃掷笔谒焉,寻纳于军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筠乃启关延承肇,谓曰:“仆与子俱承朝寄,而相迫何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正碰上唐朝末期齐国、鲁国交战,梁氏正在称王称霸,他就投笔从戎,前去拜见梁氏,很快就被梁氏收录进军门。(得分点:“会”“谒”“寻”“纳”,大意对)
(2)高汉筠就打开门栓请田承肇进门,告诉他说:“我和你都肩负朝廷的重任,为什么要这样严厉地逼迫我呢?”(得分点:“延”“仆”“子”“朝寄”,大意对)
参考译文
高汉筠,字时英,是齐州历山人。曾祖父高诣,曾任本县县令,因此就在这里定居。高汉筠少年时喜好典籍和传述类著作,曾经到长白山讲习,正碰上唐朝末期齐国、鲁国交战,梁氏正在称王称霸,他就投笔从戎,前去拜见梁氏,很快就被梁氏收录进军门。不久,出任卫州牙校。清泰末年,高祖在河东举义,后唐末帝派晋昌节度使张敬达率军包围太原,派高汉筠巡视安抚晋昌。等到张敬达被害后,节度副使田承肇率领部下到府署进攻高汉筠,高汉筠就打开门栓请田承肇进门,告诉他说:“我和你都肩负朝廷的重任,为什么要这样严厉地逼迫我呢?”田承肇说:“我想要扶持您做节度使。”高汉筠说:“老夫老了,不敢率先背叛,我的生死就由你来安排吧。”田承肇用眼神示意身旁的人上前,众士兵将兵器扔到地上说:“高金吾是几朝中年高德劭的人,不能滥杀。”田承肇因为众人的心意难以违背,所以就谢罪说:“我和您开玩笑罢了!”于是和他并马返回。
1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王彬字世儒。中兴建,稍迁侍中。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会周
遇害,彬素与
善,先往哭
,甚恸。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彬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敦变色目左右,将收彬,彬正色曰:“君昔岁害兄,今又杀弟邪?”先是,彬从兄豫章太守棱为敦所害,敦以彬亲故容忍之。及敦死,王含欲投王舒,王应劝含投彬。含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汝欲归之?”应曰:“
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来,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为恨。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并是敦亲,皆除名。诏曰:“
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乃原之。卒官,年五十九。(节选自《晋书·王彬传》,有删改)
(1)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就是应该去投奔他的原因。王江州在别人强盛的时候,敢于表明不同的看法,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得分点:“所以”,“同异”偏义复词,大意对(主要放在“江州”的翻译上)]
(2)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司徒王导大义灭亲,他的后人即使犯有过失,尚且要宽恕百代,何况王彬等是他的近亲呢。[得分点:“违”“宥”,“彬等公之近亲”判断句,大意对(主要放在“公”的翻译上)]
参考译文
王彬字世儒。中兴以后,逐渐升任侍中。堂兄王敦发兵入侵石头,皇帝派王彬去慰劳。正碰上周遇害,王彬向来与周友好,就先去哭周,非常悲痛。然后去见王敦,王敦奇怪他面有悲容,就问他为什么。王彬说:“刚刚去哭伯仁,感情还没有平复。”王敦生气地说:“伯仁自己招致处死,而且像一般人那样对待你,你这又是为什么!”王彬生气地数落王敦说:“兄长起兵造反,杀戮忠良,图谋不轨,灾祸殃及家族。”言辞慷慨激昂,声泪俱下。王敦变了脸色,示意左右把他抓起来,他严肃地说:“你往年害兄,现在又要杀弟吗?”在此之前,王彬堂兄豫章太守王棱被王敦杀害,王敦因王彬是亲戚所以容忍了他。王敦死后,王含想投奔王舒,王应劝王含投奔王彬。王含说:“大将军平常和王江州关系怎么样,你还想投奔他?”王应说:“这就是应该去投奔他的原因。王江州在别人强盛的时候,敢于表明不同的看法,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他看到别人衰危,必定产生怜悯恻隐之心。而王荆州墨守条规,岂能超越常规行事!”王含不听,于是一起去投奔王舒,王舒果然把王含父子投入江中。王彬听说王应要来投奔,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感到十分遗憾。王敦之乱平定后,有关部门上奏说王彬和兄弟的儿子安成太守王籍之是王敦的亲戚,都应除名。下诏说:“司徒王导大义灭亲,他的后人即使犯有过失,尚且要宽恕百代,何况王彬等是他的近亲呢。”就宽恕了他们。在任上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1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毛喜,字伯武,喜少好学,善草隶。及帝即位,除给事黄门侍郎,兼中书舍人,典军国机密。母忧去职,诏封喜母庾氏东昌国太夫人,
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图其墓田,上亲与缅案图指画,其见重如此。及得淮南之地,喜陈安边之术,宣帝纳之,即日施行。帝又欲进兵彭、汴,以问喜,喜以为“
淮左新平,边人未辑,难与争锋,未若安人保境,斯久长之术也”。上不从。吴明彻卒俘于周。自吴明彻败绩,高宗深悔之,谓袁宪曰:“不用毛喜计,遂令至此,朕之过也。”(节选自《南史·毛喜传》,有删改)
(1)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图其墓田,上亲与缅案图指画,其见重如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淮左新平,边人未辑,难与争锋,未若安人保境,斯久长之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派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绘制她的墓田图,皇上亲自和杜缅依照图画给予指点,毛喜就是如此被重视。[得分点:“图”(第一个)“案”“见重”,大意对]
(2)淮左刚刚平定,边民还没有安定,很难和它争锋,不如安定边民守卫边境,这是长久的计策。(得分点:“辑”“未若”,“斯久长之术也”判断句,大意对)
参考译文
毛喜,字伯武,他年少时爱好学习,善写草书隶书。等宣帝即位后,授任毛喜给事黄门侍郎,兼任中书舍人,主管军队和国家的机密。毛喜因为为母亲服丧而离职,宣帝下诏封毛喜的母亲庾氏为东昌国太夫人,派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绘制她的墓田图,皇上亲自和杜缅依照图画给予指点,毛喜就是如此被重视。等到夺得淮南之地后,毛喜陈述安定边境的策略,宣帝采纳了,当天就实行。宣帝又想出兵彭、汴,拿这事询问毛喜,毛喜认为“淮左刚刚平定,边民还没有安定,很难和它争锋,不如安定边民守卫边境,这是长久的计策”。皇上没有听从。结果吴明彻(派去攻打的将领)被周俘获。自从吴明彻失败后,宣帝深深后悔没听毛喜的话,对袁宪说:“不听毛喜的计策,导致到这个地步,是我的过错啊。”
1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
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
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余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杨复得数千人,与太祖会龙亢。太祖征徐州,张邈举兖州叛迎吕布。(节选自《魏书·曹洪传》,有删改)
(1)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太祖率领义军讨伐董卓,大军开到荥阳,被董卓部将徐荣打败。(得分点:“起”“至”,被动句)
(2)曹洪就步行跟从太祖来到汴水岸边,水太深不能过河,曹洪就顺着河边找到了船只,与太祖一同渡过汴河,逃回谯郡。(得分点:“遂”“循”“济”,省略句)
解析 第(1)句:关键实词有“起”“至”;文言句式有被动句“为卓将徐荣所败”。第(2)句:关键实词有“步”“循”“济”;关键虚词有“遂”;文言句式有省略句“遂步从到汴水”。
参考译文
曹洪字子廉,是太祖的堂弟。太祖率领义军讨伐董卓,大军开到荥阳,被董卓部将徐荣打败。太祖失去了战马,敌兵追赶得很急,曹洪下马,把自己的战马给太祖,太祖推辞不要,曹洪说:“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但不可以没有您。”曹洪就步行跟从太祖来到汴水岸边,水太深不能过河,曹洪就顺着河边找到了船只,与太祖一同渡过汴河,逃回谯郡。扬州刺史陈温向来与曹洪交好,曹洪带着自己的一千多家兵,跟着陈温招募兵士,在庐江招到两千上甲兵,向东到丹杨又招到几千人,与太祖在龙亢会合。太祖征讨徐州,张邈背叛太祖把整个兖州拱手献给了吕布。
1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孙权为将军,始仕幕府。黄龙元年,权东巡建业,征逊辅太子。射声校尉松于公子中最亲,戏兵不整,逊对之髡其职吏。南阳谢景善刘虞先刑后礼之论,逊呵景曰:“
礼之长于刑久矣,廙以细辩而诡先圣之教,皆非也。君今侍东宫,宜遵仁义以彰德音,若彼之谈,不须讲也。”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琮子寄,阿附鲁王,轻为交构。逊书与琮,琮既不纳,更以致隙,及太子有不安之议,逊上疏陈:“太子正统,宜有盘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
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適庶之分,以匡得失。既不听许,而逊外生顾谭、顾承、姚信,开以亲附太子,枉见流徙。(节选自《三国志·陆逊传》,有删改)
(1)礼之长于刑久矣,廙以细辩而诡先圣之教,皆非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適庶之分,以匡得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礼高于刑已经很久了,刘廙以小人之言违背先圣的教导,那都是不对的。(得分点:“长”“以”“细辩”“诡”,大意对)
(2)上书三四次,直至请求到京城,想要亲口论证嫡庶之分,以匡正过失。(得分点:“诣”“都”“口”“匡”,大意对)
参考译文
陆逊,字伯言,是吴郡吴县人,世代都是江东大族。陆逊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他跟随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到他的任所生活。袁术与陆康有矛盾,准备进击陆康,陆康便让陆逊和亲眷们回吴县。孙权为将军时,陆逊开始在孙权幕府任职。黄龙元年(229),孙权东巡建业,征召陆逊辅佐太子。射声校尉孙松在公子中最亲近孙权,他不整军纪,放纵士兵,陆逊当着他的面惩罚他的手下剃光头发。南阳人谢景称赞刘虞先刑后礼的理论,陆逊呵斥谢景说:“礼高于刑已经很久了,刘廙以小人之言违背先圣的教导,那都是不对的。您如今在东宫侍奉,应当遵奉仁义以显扬善言,像刘虞那样的言论就不必讲了。”原先,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两宫并立,朝廷内外的官员职守,大多派遣子弟担任侍臣。全琮的儿子全寄,奉承依附鲁王,轻率地与鲁王结成亲密的交情。陆逊写信给全琮,全琮不仅不接受陆逊的规劝,反而与陆逊结下怨隙。等到太子孙和有在位不稳的议论后,陆逊上疏陈述说:“太子为皇位正统继承人,地位应稳如磐石,鲁王为藩臣,应当在荣宠赐赏和地位上与太子有所差别,这样他们各得其所,上下才能得到安宁。为臣谨向陛下叩首流血,陈述己见。”上书三四次,直至请求到京城,想要亲口论证嫡庶之分,以匡正过失。孙权并不听从他的意见,而且陆逊的外甥顾谭、顾承、姚信,都因为亲附太子,无辜地遭到流放。
1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马燧,字洵美。建中二年,朝京师,封豳国公,还军。李怀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之。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固守,久攻所伤必众,乃挺身至城下见廷光。廷光惮燧威,拜城上。燧顾其心已屈,徐曰:“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廷光再拜。燧曰:“公等朔方士,自禄山以来,功高天下,奈何弃之为族灭计?若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遂也。”未对,
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廷光感泣,一军皆流涕,即率众降。燧以数骑入其城,众大呼曰:“吾等更为王人矣!”浑瑊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曰:“
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节选自《新唐书·马燧传》,有删改)
(1)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马燧说:“你认为我是在欺骗你吗?如今相距不过几步远,(你)可以射死我。”解开衣服把胸膛给他看。(得分点:“尔”“披”“示”,大意对)
(2)曾经怀疑马公能使田悦困窘,今天看他制服敌人,本来就有超过别人的地方,我远远比不上他啊!(得分点:“窘”“固”“逮”,大意对)
参考译文
马燧,字洵美。建中二年,入朝京师,被封为豳国公,返回军中。李怀光在河中反叛,皇帝下诏任命马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伐他。贼将徐廷光驻守长春宫城。马燧考虑长春攻不下,那么李怀光就会固守,长期攻城伤亡必多,于是挺身来到城下会见徐廷光。徐廷光畏惧马燧的威名,在城上拜见。马燧考虑他的内心已经屈服,慢慢地说道:“我从朝廷来,你可以面向西边接受诏命。”徐廷光拜了两拜。马燧说:“公等朔方将士,从安禄山以来,功高天下,为什么抛弃这些做灭九族的事情呢?如果听我的话,不仅能免除灾祸,还可以实现富贵。”徐廷光没有回答,马燧说:“你认为我是在欺骗你吗?如今相距不过几步远,(你)可以射死我。”解开衣服把胸膛给他看。徐廷光感动哭泣,全军都流泪,当即率领军队投降。马燧率领几个人马进入长春宫城,众人大喊道:“我们又成为朝廷的人了!”浑瑊也自认为比不上他,感叹说:“曾经怀疑马公能使田悦困窘,今天看他制服敌人,本来就有超过别人的地方,我远远比不上他啊!”
1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詹仰庇,字汝钦,安溪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由南海知县征授御史。隆庆初,穆宗诏户部购宝珠,仰庇疏言:“顷言官谏购宝珠,反蒙诘让。若侈心一生,不可复遏,恣情纵欲,财耗民穷。
陛下玩好之端渐启,弼违之谏恶闻,群小乘隙,百方诱惑,害有不胜言者。况宝石珠玑,多藏中贵家,求之愈急,邀直愈多,奈何以有用财,耗之无用之物。今两广需饷,疏请再三,犹靳不予,何轻重倒置乎!”不报。
帝颇耽声色,陈皇后微谏,帝怒,出之别宫。仰庇上疏言:“臣谓人臣之义,知而不言,当死;言而触讳,亦当死。臣今日固不惜死,愿陛下采听臣言,立复皇后中宫,时加慰问,臣虽死贤于生。”帝手批答曰:“后无子多病,
移居别宫,聊自适,以冀却疾。尔何知内庭事,顾妄言。”仰庇自分得重谴,同列亦危之。及旨下,中外惊喜过望,仰庇益感奋。
(节选自《明史·詹仰庇传》,有删改)
(1)陛下玩好之端渐启,弼违之谏恶闻,群小乘隙,百方诱惑,害有不胜言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移居别宫,聊自适,以冀却疾。尔何知内庭事,顾妄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陛下爱好玩耍已逐渐开了头,纠正错误的谏诤不喜欢听,许多小人乘着空子,千方百计地进行诱惑,害处是说不完的。(得分点:“启”“弼”“恶”“群小”,大意对)
(2)移居到别的宫,聊以使自己舒适些,希望能因此除去疾病。你哪里知道内庭的事,却只是胡说。(得分点:“冀”“何知”“顾”,大意对)
参考译文
詹仰庇,字汝钦,是安溪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进士。由南海知县征招授为御史。隆庆初年,穆宗诏令户部购置珠宝,詹仰庇上疏说:“前不久言官劝谏购置珠宝,反而遭到责备。如果奢侈的心思一旦产生,不可能再阻止,任情纵欲,就会导致财物耗费百姓穷困。陛下爱好玩耍已逐渐开了头,纠正错误的谏诤不喜欢听,许多小人乘着空子,千方百计地进行诱惑,害处是说不完的。况且宝石珠玉,多收藏于高官近臣家中,求购得愈急,需要的价值愈多,为什么将有用的钱财,耗费在没用的东西上。现在两广需要军饷,再三上疏请求,还是吝惜不肯给,为什么轻重倒置呢?”没有答复。
皇帝颇为耽迷于音乐女色,陈皇后找机会委婉劝谏,皇帝发怒,将她逐至别的宫。詹仰庇上疏说:“我认为做臣子的道义,知道却不劝谏,该死;劝谏触犯禁讳,也该死。我今天固然不因死而叹惜,希望陛下能采纳、听从我的劝谏,立即恢复皇后中宫的地位,时常加以慰问,这样我即使死了也比活着强。”皇帝亲笔批阅作答说:“皇后无子嗣,身体多病,移居到别的宫,略微使自己舒适些,希望能因此除去疾病。你哪里知道内庭的事,却只是胡说。”詹仰庇自己料想会受到重责,同僚也觉得他处境危险。等到圣旨下达,京城内外惊喜过望,詹仰庇更受到感染而精神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