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团队 > 语文组 > 教学资源

诗词鉴赏练习题


时间:2020-03-21    作者:    阅读: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
  答:(1) "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
(2)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4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①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____;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__;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
②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①"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上;反衬。(3分)                                                                
②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1分)                                                                       
③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2分)
4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1分);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个字)(1分)
(2)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不散"。(4)
  答:(1)①初夏的风光(或"初夏的景物");②清和"清新、和暖")。(各1分)
(2)这首诗的"散"与"不散":就天气情况说,有雨景,有晴景;就距离情况说,有远景(南山),有近景(柳树、葵花);就自然情况说,有清风,有阳光。(2分)而诗人的情怀可谓"不散":前二句虽然写雨写晴,但侧重点在"分明"的晴景上;后二句虽然写柳树写葵花,但侧重点在"向日"的葵花上,由此,诗人对晴朗风物的喜悦心情使上下文联系起来,形成一体。(2分)
45、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  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①谢诗"寻"和白诗"觅"的对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②请从两首诗中选出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要侧重一个角度,结合诗句。(2分)
  答:①桃源,即避元之所;春(春天、春光)。用典;对比(拟人)。(4分,每空1分)
②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但是在鉴赏时应侧重于某一角度、集中于某一点具体来谈,不可谈得过于散乱。(2分)                     
46、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2)题(6分)
                         北斋雨后①       文  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中国诗与中国画本来密不可分,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
      C.北斋可赏奇,诗人曾在雨后看枝头好鸟,待到深秋还可赏玩彩蝶戏花。
      D.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
      E.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野性",更令诗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
  (2)从你所认定的第(1)题的答案中任选一项,说说它为什么"不恰当"?
答:(1)B  C(共4分,选对一项得2分)
(2)第二句中的"放吏衙",是说免了下属的例行参见(恋北斋而推委公事),故B项不恰当。第三、四两中的"雨后"与"深秋"互文见义,诗人观鸟看蝶是同时(深秋雨后),故C项不恰当。(只就其中一项回答。意思对即可。)
4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浴蚕,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
    前人这样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80字左右)
   答:要点:(1)侧面落笔,以“闲”写忙,兴味尤绕。(2)牵入栀子花,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意象甚美。(3)含蓄不发,摇曳生姿。
4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传统节日___________节的情景。(2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答:(1)重阳(2)不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或者另一种回答:同意。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4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
(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答:(1)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时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2)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的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此小题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5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因此,他主张将“千里”改为“十里”。要不要将“千里”改为“十里”?为什么?请结合诗题和全诗内容作简要说明。
答:不要。(1分)本诗题为“江南春”,用“千里”二字既切合题意,且照应题中的“江南”二字。(2分)全诗泛写江南春色,所写之景并不限于一处,即使改成“十里”,“莺啼绿红”也未必能听得见、看得着;而用“千里”二字,诗中所写的景象更加开阔,全诗诗味也更加浓郁。
5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桑乾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是唐代诗人刘皂在客居并州十年后返回家乡咸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前人评论诗中“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无端更渡”是什么意思?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无端,是没来由,也就是诗人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渡,就是再渡。
(2)这四个字,十分含蓄地流露出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千里迢迢,做客并州,而十年过去,一事无成,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阳家乡这种极其抑郁难堪之情。
5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
    景象:原因:
(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
   答:(1)秋暮、衰荷、乱雨、冷月       “无侣”(或“单栖”)
     (2)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
5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答:(1)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
(2)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54、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⑴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3分)
⑵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3分)
  答:⑴远行客子的思乡之情。
  ⑵①“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③“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④“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
55、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2)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5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2)题。(6分)
                              春  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1)对这首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写景,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梦抒情。
B.诗题为“春兴”,通过对“柳”“雨”“花”“风”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早春图景。
C.诗中“残花落尽见流莺”,诗人从视觉角度写,却使人如闻莺语,与白居易诗中“莺语花底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D.全诗以“春”贯穿始终,构思巧妙。
(2)诗的后两名既写惜春之情,又有思乡之意,请分析其写作特点。
答:(1)B  C(每答对一项1分,共2分)
(2)这两句语言平易,但使用拟人手法,想象独特。上句写春风吹拂思乡的梦,下句写梦追逐着风,一吹一逐,富有表现力,使人联想到诗人家乡也是春天。仿佛诗人在梦中伴随春风,一起回到故乡,又仿佛诗人舍不得春天,而追随春风而去,形象的表达思乡之意,惜春之情。
57、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瀑  布            李  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答: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5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drive 驾驶 drove driven      饮酒              陶渊明

 
do / does 做 did done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undergo  经受  underwent  undergone(1)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2)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想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59、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田园居(之三)       陶渊明

 
sweep 打扫 swept swept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mistake 误认 mistook mistaken   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spring 跳跃 sprang / sprung sprung   (2)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spin 旋转 spun / span spun6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melt  融化  melted  melted /molten(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catch  捕捉  caught  caught(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1)“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2)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bite 咬 bit bitten / bit    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版权属于:怀铁一中  设计维护:怀铁一中信息中心
学校联系电话:0745-2788218
湘ICP备05012886号   湘教QS7-201306-001563

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