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团队 > 艺体组 > 教研活动

运动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练、赛”逐级实现


时间:2020-11-24    作者:    阅读:


      运动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系统连贯的学习过程,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十分关键,总体上来看,“学、练、赛”3种形式缺一不可,忽略任何一种形式都难以达到理想的运动能力培养结果。
1、“学”是运动技术学习的主要方式
  无论是运动技术、运动技能,还是运动能力的形成,“学”是起点、是基础,离开了 “学”,其他都难以体现。过去的体育课堂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学”。“学” 包含听讲,教师讲解的时候,学生与其对应的聆听方式;观察,教师示范时,学生与其对应的观看方式;模仿,教师引导性演示时,学生与其对应的临摹方式等。这些方式都已经引起教师的重视,只是未来的体育课堂还要更加注重如何让学生“ 学”得准确、学得适宜、学得连贯等。此外,教师还要注重课堂观察,即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学”所呈现出的各种问题,要尽可能地消除不愿学、不会学等不良现象,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只顾自己教,还要重点关注学生“学”,使学生体现学的积极性、准确性,以及学的效果,这样才能更有保障地“学会”和“学好”。除此之外,学生的 “学”还要考虑个体差异,并非一个班级之内所有的学生都要在同一时间学同样的内容、同样的难度,或用同样的方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学生的“学”才能更有成就感和激励性,提高积极性和参与度,并能为后续的“练”打下一定的基础,运动技术的掌握需要多次练习才能将技术动作表达正确,一旦学会了单个技术动作,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练习,才能向更高一层级目标运动技能掌握迈进。
2、“练”是运动技能掌握的必备环节
  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在“学、练、赛”这一连贯而系统的方式中,对于居于中间且关键环节的“练”,要更加明确其所起的关键性作用。运动技能掌握的程度与“练”得多少有关,更与“练”的质量关系密切。因此,就“练”而言,不仅要具体实施练习活动,还要确保练习有质量,即保质保量的练习才有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在学生 “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做什么?简单的回答就是巡回指导;进而要问,如何达到有效的指导?要把握巡回指导的度,即使把学生分成人数均等的小组,教师指导的时候也最好不要平均分配指导时间,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指导时间多用于最需要指导的学生所在的小组,如果某一小组学生在练习中都表现良好,且无错误动作出现,自然也就无须再分配时间到这一组指导,因此,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要按学生的练习需求进行,不可“一刀切”,更要避免形式化。学生如何“练”,与学生的听讲、观察结果有关,与教师的现场指导有关,还与学生的体能素质、兴趣爱好及练习环境等有关,从多个角度思考和把握将能达到良好的“练”的效果。练得多又好,运动技能的形成速度自然就会加快。
3、“赛”是运动能力形成的重要手段
  “学、练、赛”中的“赛”往往容易被忽视,当然,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有的是从一开始就没有设计要让学生通过比赛形成运动能力;有的在课堂上略有体现,“小场地”难开展,有些教师即便是有想法,也难以实施;“怕麻烦”不组织,这固然也存在。实际上,要想利用“赛” 强化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一是课堂内“赛”的形式要尽可能灵活,不是提及“赛”就一定是正规的比赛,某一单个技术学完以后两个学生之间就可以赛一赛, 当然,几项技术学完以后,也可以扩大参赛人数和丰富比赛形式,场地也可从小过渡到大,最后可在标准场地上让学生赛起来;二是课堂外的“赛”也要定期组织, 课堂上可能是小组“赛”的形式较多,而课堂外的“赛”更能吸引学生,学生的参与热情会更高,这就要求,要多组织开展“赛”起来了,才能显示出所学技能的应用价值,也才能使学生熟练的运动技能在比赛中得以运用,从而形成能力,并不断地提高能力水平。
   从“一体化”背景下谈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与形成问题,是未来体育课程改革面临的新问题,也是广大体育教师需要提前把握和引起重视的关键性问题。学生只有形成了运动能力,前期所学运动技术、运动技能才能真正地体现出其作用价值。强化运动能力培养是未来体育教育的必然选择。


版权属于:怀铁一中  设计维护:怀铁一中信息中心
学校联系电话:0745-2788218
湘ICP备05012886号   湘教QS7-201306-001563

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