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团队 > 艺体组 > 教研活动

运动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体化”的整体思路与方略


时间:2020-11-17    作者:    阅读:


   在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方面,不仅需要提高认识,还要转变观念,更要在体育课程实施方面做适当的调整,尤其需要用“一体化”的整体思路与方略打破原有的长期固化的不利于运动能力培养的结构模式,建立新的运动能力培养方案,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形成。
1、培养运动能力注重“纵向衔接”的关键
   在实施体育课程时,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化、连贯性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一体化”提出的“纵向衔接”,学生的运动能力形成一定是不同学段上下要连贯起来,打破过去“蜻蜓点水” 地学,更要消除以往“低级重复”地学等不良现象。“蜻蜓点水”的学习结果或许只能达到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低级重复”地学或许也能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但却难以形成运动能力。就运动能力培养而言,如何体现衔接?主要是学习内容的衔接性问题,同一项运动的学习要体现出难易层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通过学习达到的程度,从准确学会到熟练呈现,再到灵活运用,是一个逐级提高的过程。之所以要求上下学段或上下年级之间衔接,主要是因为在某一年级或某个学段运动能力未必能够形成,况且,运动能力还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因此,衔接是关键,离开了衔接,就很有可能停留在运动技术或运动技能层面,甚至运动技能也难以掌握。
2、培养运动能力完成“横向一致”的任务
   “一体化”提出了“横向一致”,这对于运动能力培养而言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所谓“横向一致”,重点是相同学段的必修必学内容保持一致,必修选学的专项运动能力水平等级要求一致,但“定级不定项”,是指专项运动能力达到某一相同水平,但运动项目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运动需求自主选择,运动项目的选择确定也与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内容有关。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需要完成“横向一致”的任务,意味着学生在某一学段应该达到的运动能力等级要完成相应的任务, 如果规定的某一学段应达到的运动能力水平未能达到,就直接影响下一学段或年级的学习与运动能力目标的达成。关键是如何做到完成“横向一致”的具体任务,对于任课教师而言,一是,要明确“一体化”提出的运动能力学段要求,小学阶段运动能力达到一级、二级,即为夯实基础期;初中阶段运动能力达到三级、四级,即为提高能力期;高中和大学阶段运动能力可达到五级、六级,即为发展特长期。二是,要认真把握好每一学段和年级的能力标准,有针对性地实施。
3、培养运动能力明确“内在统一”的要求
  “内在统一”主要聚焦的是体育课程目标的定位,“一体化”明确提出了3个层次的目标要求,体育课程总目标是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其中运动能力是关键要素;体育课程学段和学年目标重点围绕“知、能、行、健”4个关键要素,其中“能” 主要指运动能力;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具体化为“知识技能学习目标”“体能素质锻炼目标”“情感品格培养目标”,其中,知识技能的学习和体能素质的锻炼均有利于促进运动能力的形成。体育课程的实施从长远来看,有构成素养的运动能力;从过程上来看,有学段或学年目标中的“能力”要求;从具体实施操作层面课堂教学来看,有打牢基础的能力培养过程。因此,无论是传授任何一项运动,只要有清晰的目标达成逻辑链的概念,就有利于有效培养。明确了“内在统一”的要求,就能牢牢把握体育课程实施的方向,且由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递进的过程,因此,在每一阶段就要力争完成对应的目标内容,以促进运动能力的分级逐步形成。
4、培养运动能力强化“形式联合”的保障
  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只做好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运动能力需要经历“准确学习动作方法学会技术、熟练掌握运动技术形成技能、灵活运用运动技能形成能力”的递进又连贯的过程, 而且,无论是熟练掌握还是灵活运用,仅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是难以做到的。因此,要强化“一体化”提出的“形式联合”,即课内外、校内外要联合,这不仅意味着学习和锻炼的场所多元,而且,培养方式方法上也需要更加丰富多样,切不可将运动能力培养仅仅寄希望于课堂。但如何强化“形式联合”,即各种形式如何联合是问题的关键。一是,课内外的联合要注重内容的一致性,即课上学的,课下要多练,这就要求大课间、课外活动等锻炼的内容要能够作为课堂的延伸,课外的锻炼要围绕课上学的进一步强化,以弥补课上锻炼的不足。二是, 校内外的联合要注重家庭“体育作业”的内容既要因人而异考虑体能素质的提高,还要适当增加课堂上学习的专项运动的强化性锻炼,达到复习、巩固、提高的作用。否则,仅靠课堂是难以形成运动能力的。


版权属于:怀铁一中  设计维护:怀铁一中信息中心
学校联系电话:0745-2788218
湘ICP备05012886号   湘教QS7-201306-001563

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