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团队 > 艺体组 > 教学资源

理解:体育课程一体化理论与方法需要体育教师全面把握


时间:2021-03-16    作者:姚屿烟    阅读:


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课程一体化实践之前,需要全面而系统地把握什么是一体化、为什么要一体化、如何一体化等系列问题,从现有一体化相关理论与方法体系中把握精髓,为有效实施体育课程一体化奠定基础。

1 .把握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内涵是理解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前提

对体育课程一体化的界定首先要回答什么是一体化,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着能否真正把握好体育课程一体化和在多大程度上把握体育课程一体化。

关于“一体化”,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展开阐述。曲宗湖先生在《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中提出“一体化即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赖于其内部诸要素以及外部环境里的诸多事物的相互合作和协同。”郭晨认为,“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在同一体系下彼此包容,相互合作。笔者曾对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其是指体育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诸要素在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等方面的系统体现。

体育教师在理解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概念时,重点要明确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体化,因此,需要用更加宽广的视角认识一体化,这是推动体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的基本前提。

2.了解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机制是把握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关键

体育课程一体化有一系列理论建构, 但直接作用于实践中,达到体育课程一体化的理想状态,需要对一体化的联动机制有深刻的把握。体育课程的联动机制重点是指理念“生本化”、目标“层次化”、内容“结构化”、实施“多样化”、评价“多元化”,5个方面联合才能发挥对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推动作用。

理念“生本化”,是要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挥一体化课程对学生发展更大的促进,具体包含健康第一、享受乐趣、以体化德、人人受益、终身体育。

目标“层次化”,一是建立从课程总目标到分目标,从学段目标到单元与课时目标的层次化目标体系;二是每一个课时都基于学生差异,分层设置目标难度。

内容“结构化”,是建立两套课程内容体系:一是按学段建立必修必学内容的学段化体系;二是按难度建立必修选学内容的模块化体系,各模块不与学段对应。

实施“多样化”,包括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实践空间等方面,其中组织形式包含自然班级授课制、体育选项走班制和俱乐部制,3种形式可结合学校实际灵活把握;学习方式,突出学、练、赛多种方式的联合;实践空间,强调课内外、校内外联合,课外与课内的联合重点是强化大课间活动内容与课堂内容的关联,校外体育推行家庭体育作业制度将有助于家校联合,共同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此外,鼓励学生适当参加校外的社会体育活动,也有利于满足学生运动兴趣与需求,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和运动能力的形成。

评价“多元化”,包含学段、课堂和运动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学段评价从知、能、行、健4个方面设置评价标准,与学段目标维度相呼应;课堂评价从乐、动、会3 个方面评价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运动能力评价包含基本运动能力评价和专项运动能力评价,如,走、跑、跳等基本运动能力评价按学段划分6个等级,篮球、足球等专项运动能力评价按难度划分6个等级, 体育课程一体化提出了“定级不定项”的要求,即规定各学段应达到的专项运动能力等级,但不规定项目,只要达到相应等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运动项目,既符合国情,又有利于学校开展“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活动。

3.明确体育课程一体化的要求是实践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条件

体育课程一体化对广大体育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包括要从思想上发生新的转变,变“让我教”为“我要教”,提高体育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内在动力;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 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与需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体现以生为本;将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变得更优化,达到更高的水平。随着时代变化,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体育教师优化知识结构,才能跟上新时代体育课程改革的速度并把握其深度。

增知识、强能力、重育人样样少不得,否则就难以胜任一体化背景下新的体育课程的实施并完成“以体育人”的重任。此外, 作为一名合格的有胜任力的体育教师,还需要加强研究,提升研究能力。体育教师面对一体化体育课程改革,强化实践过程中的研究工作至关重要,要边学习边实践、重实践强研究、以研究促发展,系统化提升知识与能力,更好地顺应和推进一体化体育课程改革。



版权属于:怀铁一中  设计维护:怀铁一中信息中心
学校联系电话:0745-2788218
湘ICP备05012886号   湘教QS7-201306-001563

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135号